浅谈钢琴擒纵结构的发展
在木质机械几乎销声匿迹的今天,钢琴不仅代表着西方近代艺术审美,还有机械文明的发展历程。17世纪末,欧洲进入机械文明的黄金期,在这期间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擒纵结构,钟表业也迎来井喷式发展,各类机械设计技术的普及为钢琴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钢琴与其之前的其他建立在杠杆原理上的键盘乐器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精巧的机械构造,由此产生琴槌的高速运动可以获得相对洪亮的音响。
1 钢琴擒纵结构的发展
1688年,酷爱机械发明的斐迪南三世·德·美第奇(Ferdinando de'Medici)高薪招募了巴尔托洛奥·克里斯托福里(Bartolomeo Cristofori)作为他的乐器制造师。18世纪初,《1700年美第奇家族的发明收藏目录》(1700 Inventory of the Medici)中显示了最早的关于钢琴的记载:
“Un Arpicembalo di Bartolomeo Cristofori di nuova inventione, che fa' il piano, e il forte, a due registri principali unisoni, con fondo di cipresso senza rosa...”(一架可以演奏强与弱音的羽管键琴)
图1所示为克里斯托福里在1700年制造的击弦机示意图。这在当时的乐器制造界可谓“黑科技”。这套机械系统的难度在于需要将擒纵机的临界点设在琴槌碰到琴弦的一刹那,太迟将导致琴槌滞留,影响琴弦振动;太早又会导致力度不够,并且在慢触键弱奏时失音。
事实上,在钢琴出现后的大半个世纪里,即使在有设计图纸传播的情况下,这种复杂的系统并非所有的钢琴制造商都能制造。真正普及钢琴的任务是由一大批造价低廉、技术简单的钢琴完成的。
1730年前后,在克里斯托福里的设计流传到德国后,德国的管风琴制作师戈特弗里德·西尔伯曼(Gottfried Silbermann)将他制造的两架钢琴展示给巴赫,巴赫对这种新式键盘乐器提出了批判:“音响过于微弱且难以演奏”。西尔伯曼经过十几年的改进之后,终于在1747年得到巴赫的肯定,后者甚至成为了他的代理经销商。
图1 克里斯托福里1700年制造的击弦机
1777年,莫扎特访问德国奥格斯堡的斯坦因(Johann Andreas Stein,西尔伯曼的学生),并且试奏了斯坦因制作的钢琴。这架钢琴最大的特点是取消了克里斯托福里钢琴的擒纵结构,并且有一个向后的击槌,这使得琴对触键力度非常敏感。同年10月22日,莫扎特使用斯坦因的钢琴举行三钢琴协奏曲的音乐会,与斯坦因、管风琴家德米勒同台演出。莫扎特对斯坦因钢琴的精良质量赞不绝口,尤其是对斯坦因发明的著名的Prellmechanik击弦机大为赞赏(图2)。
莫扎特在给父亲的书信中写道:“现在我更喜欢斯坦因钢琴,它们比施佩特的好多了,无论我如何触键,声音都很平稳,永远不会振颤,也不会忽强忽弱或完全没声。总而言之,它永远很平均它比同类乐器的优势在于擒纵结构,只有百分之一的制琴师会去碰‘擒纵’这个麻烦的课题,但没有擒纵结构无法避免击弦后的抖动,当你触键的时候琴槌应在击弦后瞬间复位。”
图3所示为“早期钢琴”(Fortepiano,通常特指18世纪和19世纪上半叶制造生产和流行使用的钢琴,或是以此为蓝本的现代仿古钢琴)制作大师保罗·麦克诺提(Paul McNulty)复刻的斯坦因1788年的钢琴。
German Action击弦机结构整洁、触感灵敏(图4),擒纵结构放在键盘的末端,将杠杆的效能发挥到最大,并反向布置琴槌,使琴槌与擒纵装置合为一体,这种天才的设计既保证了琴槌击弦的高速和瞬间复位,更重要的是,演奏者的指尖可以明确感觉到琴槌的重量,与琴槌始终保持紧贴状态。这与当时德奥音乐典雅严谨又精巧的审美是分不开的,这种设计思想一直延续并影响了之后所有的德奥钢琴。
而在英国,钢琴击弦机走向了另一种设计方向,Longman & Broderip公司享有专利的双擒纵结构成为主力(图5)。英式双擒纵相比于德式擒纵更为复杂,牺牲了部分灵敏度,使得手指在没有完全离开键盘的情况下也能进行下一次击弦。
这种设计思想对现代钢琴影响甚远,在现代钢琴的机械布局上来看,更多继承的是英式双擒纵击弦机的血统。Longman & Broderip是克莱门蒂所喜爱的钢琴;海顿的英国奏鸣曲,也是为这种钢琴而作(图6)。
2 不同结构钢琴的演奏
如何去演奏不同时期、不同结构的钢琴呢?核心要义就在于指尖对擒纵结构的感受。学琴初期,演奏者在立式钢琴练习,当第一次演奏三角钢琴的时候,手指会明显地反馈给大脑一个信号:这架琴的感觉不一般。通俗地说,就是钢琴的轻重不同,解决之道也基本围绕着力度这一基础课题展开,弹得速度快且音量大成了竞相练习的目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