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

计算机辅助技术在齿轮传动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一 引言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自2017年以来,国家教育部陆续提出了“新工科”建设的形态、内涵与方向,进一步服务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1-4]。相比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将具备更强的学习、实践以及创新能力。

“机械设计”作为大多数工科专业尤其是机械、近机类专业的核心课程[5,6],在人才培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战略[7]的推进,新型企业的发展将更为需要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该课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其知识较为陈旧,导致传统的“机械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与“新工科”背景下的市场需求存在严重的矛盾。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时,该课程公式较多、所需查询的图表也较多,零件设计工作量巨大,从而造成学生对该课程心生畏惧、缺乏兴趣,真正动手设计零件时资料套用或抄袭严重。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机械设计”最为复杂的“齿轮传动设计”章节为案例,将当前较为流行的计算机辅助技术与传统的设计方法融合,借助机械设计软件[8,9],辅以课堂讲解和仿真验证,通过分析仿真结果,将模糊的参数清晰化,将抽象的零件可视化,快速高效地对齿轮零件进行设计或校核,这也为学生对其他零件的高效设计奠定了基础。

二 计算机辅助技术在齿轮传动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以某变速器为案例进行分析。已知其输入功率P=11kW,小齿轮转速n1=970 r/min,传动比i=3.2,要求寿命为h,工作平稳,转向不变。试设计该齿轮传动。

对于齿轮传动的设计,其传统的设计步骤如图1所示,可分为如下四步:①选择齿轮的材料及热处理,初选齿数;②按接触疲劳强度确定分度圆直径;③按弯曲疲劳强度确定模数;④对比两者计算结果再优选计算。其缺点是设计过程复杂,所需时间较长。

图1 齿轮传统的设计步骤

在课堂中引入计算机辅助技术,采用机械设计软件,其设计步骤可归纳为:依次输入配齿方案、精度等级、齿轮材料、齿廓情况和工况情况,选择ISO 6366: 2006 Method B作为计算标准。此时,选取齿轮模数2 mm,齿数分别为35和112,标准压力角20。,齿宽分别为75 mm和70 mm,中心距为147 mm,6级精度,材料均为18CrNiMo7-6钢(渗碳淬火,低温回火),计算出大小齿轮的弯曲疲劳安全系数分别为4.159和4.395,接触疲劳强度安全系数分别为2.036和1.910,胶合强度安全系数为4.796,满足设计要求。

图2 齿面接触应力随转角变化图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齿轮传动中的问题,此时利用机械设计软件的高阶应用模块,对齿轮副进行接触分析,齿面摩擦系数取为0.1。获得了齿面赫兹接触应力随转角的变化规律,如图2所示,可知在齿轮节圆附近的接触应力较大,此处亦是点蚀较易发生的位置。图3为小齿轮与大齿轮齿根弯曲应力变化曲线,在齿根附近随着齿轮直径的增大,其弯曲应力先增大后减小,同时也可确定各个齿轮的最大弯曲应力的大小和位置。图4可视化显示了小齿轮齿面应力分布云图,可见直齿轮接触为典型的线接触,节圆附近应力最大,这与直齿轮传动啮合规律相符。而且,软件还可以计算出齿面的接触温度,图5为齿面接触温度随转角变化图,温度分布在70~75℃,较为安全。另一与齿轮承载能力直接相关的参数油膜厚度变化规律如图6所示,可见最小油膜厚度位于啮入处,厚度约为0.25 μm。

图3 小齿轮与大齿轮齿根弯曲应力变化曲线

图4 小齿轮齿面应力分布云图

表1 小齿轮的精度参数齿轮精度等级 6GB/T -2008配对齿轮 齿数 112跨测齿数 k 4公法线长度 Wk -0.103单个齿距偏差 ±fpt 齿距累积总偏差 Fp 0.026齿廓总偏差 Fα 0.0085螺旋线总偏差 Fβ 0.014径向跳动公差 Fr 0.021

图5 齿面接触温度随转角变化图

图6 油膜厚度随转角变化图

另一方面,通过机械设计软件可直接输出齿轮副的三维模型,如图7所示,学生可更为直观地理解齿轮,甚至可以转化为STL格式对模型进行3D打印。对于齿轮的精度设计问题,表1列出了小齿轮的精度参数,主要包括跨测齿数、公法线长度、齿距偏差、齿廓偏差等,这些可直接标注在齿轮的加工零件图上,软件解决了传统的齿轮精度查询复杂的问题。

图7 齿轮副三维模型

三 计算机辅助技术融入教学的优势

上一篇:京城机电首评“模范娘家人”
下一篇:没有了